“80后”的援疆博士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
收藏

“80后”的援疆博士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

发布者: admin 来自: 2016-12-15

        

“初冬的南疆,沙尘暴已经不见了踪影。午饭过后,走在墨玉的街道上,没有车辆经过,是如此的安静。踩着满地金黄的杨树枯叶,咯吱咯吱地作响,嗅着那特有的尘土味道,抬头,是湛蓝清澈的天空,闭上眼睛,让冬日的阳光直接洒在我的脸上,一种温暖的让我忘记了我的存在的,无法形容的感觉,真希望时间能静止在这一刻。”

  复杂、矛盾、伤感、不舍,王鹏在日记里这样描述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接近尾声时的心情。一方面,终于盼到了回家的日子,可以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,可以和父母奶奶团聚了;另一方面,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,自己和医疗队的战友们、墨玉县人民医院的各族同事们,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了新的友谊和默契,如果离开了,也许“一别,就是一生”。

  初到墨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,恍如昨日,转眼已是离别在即。回首这一年,他心潮起伏:我做了什么,留下了什么,又将带走什么?

   诊疗过程中,王鹏发现墨玉县的体力劳动者较多,因为工作辛苦、劳作过力,特别容易患上腰腿痛等症,他们多是农民或来打工的工人,口服汤药很不方便。王鹏就通过总结疾病的发病特点,自制了两种外用的中药处方,一种用于腰痛的外敷,一种用于腿痛的中药外洗方。两种处方先都由中药房调剂好,并用无纺布口袋装起来,这样方便患者回去后易操作。在当地,这样的方剂始终供不应求。而小孩子往往不爱吃汤药,又怕扎针灸,他就引入耳穴埋豆的方法,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。

  一天下午,一个维吾尔族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进诊室,乌鲁哇啦的说了一大段维语,王鹏愣是一句没听懂。小男孩用手指了指脸,王鹏才发现,原来是个年轻的面瘫患者啊。他赶紧把对面药房的同事请来翻译,没想到,同事听到一半,就大笑了起来,边笑边翻译:“我今年5岁,是班里最帅的男生,班里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我,可是我现在眼睛闭不上,嘴也歪了,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玩了,你快点儿救救我呀!”

  “好医生”王鹏。视频来源:中国文明网·北京站

  1.中医诊疗获认可 门诊量从零增加到上千

  来墨玉之前,王鹏一直心怀忐忑: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西部边疆地区开展中医工作,行得通么?事实上,由于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民族习惯,中医在南疆地区的确不像内地一样能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认可,王鹏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。

  不过,工作开始一个月后,他的顾虑打消了。这里的维吾尔族群众饮食上以温热之性的羊肉为主,痰热内盛的体质不少,墨玉又地处沙漠边缘,气候干燥,风沙大,故而中风、面瘫患者较多。掌握了当地的地域特点、风俗习惯与常见病、多发病之间的联系后,王鹏心里有了底。再加上经过之前几批援疆医生的工作,老百姓对于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也比较欢迎。王鹏来到医院工作近三个月后,门诊量从零增加到每月50余人,维吾尔族患者占到一半以上。此后,门诊量基本稳定在每月80人。全年的门诊量超过1000人,针灸治疗达3000人次。  

来源:中国文明网

还没有人评论哦~